科教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服务 > 服务动态 >

我校牧草团队邀请专家指导黄河滩区盐碱地草业种植

发布时间:2023-07-20 10:12    浏览次数:
       2023年6月26日,河南农业大学优质饲草与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开封市奶牛繁育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史莹华和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李德锋,邀请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何峰研究员、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纪磊、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吴哲教授、山东农科院东营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国良研究员等单位多名专家赴兰考指导黄河滩区盐碱地种草。
       专家考察团一行与郑州田园牧歌草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威峰等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了黄河滩区苜蓿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河南黄河滩区兰考段聚集了田园牧歌等多家草业公司,带动苜蓿种植达10万亩,兰考牧草企业技术经理指出,当地土地类型以沙地、淤地或半沙半淤地为主,部分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全盐含量7800 mg/L,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7倍,地面经常白花花一片,苜蓿幼苗对盐碱敏感,影响苜蓿建植。针对兰考冬春季节干旱、蒸发量大、盐碱危害严重,春播苜蓿不易成活的问题。专家们建议,利用河南省夏季雨水多的特点,在雨水冲刷盐碱后进行秋播,提高苜蓿播种后的成活率。在苜蓿发育为成株后,其抗盐碱性显著提升,可在高盐碱环境中正常生长。
       兰考牧草企业的技术经理还介绍了企业首创的“3+2”轮作模式,即种植3年苜蓿后倒茬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或“冬燕麦+夏玉米”2年。在当地,有许多贫瘠土地因种植困难没产量被撂荒,而通过苜蓿-小麦玉米“3+2”轮作,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可提升30%以上,每亩增加收益提升500元左右。其中在低产田中,小麦亩产由250 kg提升至400kg,产量增幅60%左右,土地生产力相当于原有耕地的1.6倍。在中产田中,小麦亩产由400kg增至500kg以上,产量增幅25%左右以上,土地生产力相当于原有耕地的1.25倍,此结果令当地农民惊奇,连连夸赞苜蓿对土地改良的效果。且与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相比,苜蓿-小麦“3+2”轮作模式下,第1、2年轮作小麦蛋白含量可分别提升47.2%、26.2%。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和小麦多年连作相比,苜蓿-小麦轮作显著提高了小麦的产量。经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显示,种植苜蓿后土壤容重下降 7.5%-7.9%,低于传统耕地,而土壤孔隙度提高 8.8%-9.3%,高于传统耕地。而耕层内含盐量由 0.22%-0.24% 下降到 0.05%-0.06%,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比传统耕地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提高 47.7%、20.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