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服务 > 服务动态 >

“头雁”导师海丹博士赴信阳新县、南阳桐柏开展帮扶指导

发布时间:2023-09-12 10:31    浏览次数:
         为了更好的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学员帮扶指导工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8月30日,学校“头雁”项目帮扶导师海丹赴河南省新县陈店乡开展产业帮扶指导工作。
 
       图1    赴头雁学员 李学梅的木城寨下合作社考察
       2023年,“头雁”项目一期培育学员李学梅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概况。她表示自己从2018年从广州返乡创业,新县木城寨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创立于2018年,凭借着艾草得天独厚的不可复制的地理生长环境和丰富的野生艾草资源为优质的产品提供了保证,“木城寨”合作社研制了以纯野生艾为原料的传统艾条、艾柱、纯天然艾香、香囊、足浴包、艾饼、艾绒枕、艾皂等一系列产品。合作社从成立以来,主要从事艾制品的特质定制加工、艾灸养生馆特约加工、野生艾移植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于一体的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合作社致力于以基地+农户+新媒体的方式,用精良的生产管理能力,务实合作的诚信规则,打造以点带面的覆盖乡、镇、县。
       陈店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杨承胜参与座谈会,与海丹导师共同交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期待导师针对企业难题找好切入口,更好的开展帮扶指导工作。
      导师参观学员产品,围绕企业困境进行了交流指导,建议企业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可迎合市场消费需求增设艾草系列定制产品等。
       随后,海丹导师来到了陈店乡头雁一期学员朱正满的新县东冠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学员朱正满介绍他于2011年6月返乡承包村集体流转荒山土地200亩,自己出资开山转为梯带,2012至2013连续两年种植本地绿茶,2014年以成规模,同年8月28日成立了新县东冠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合作社员七人,发展到现在当地茶农合作面积扩大150亩,本地零星茶户有合作关系达75户,2015年以建成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开式生产,主要制作绿茶,手工毛尖,毛峰,红茶,机制炒青,注册独立商标七姑山翠峰,2017年被品为市级合作社,参加过县,郑州市茶展会,每年带动当地茶叶採摘,茶园管理,制作请工都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座谈期间朱正满提出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农村尤其通往茶园的道路需要修缮,另外今年雨量大对茶园管理有些难度,杂草非常旺盛。导师针对杂草的问题已与相关导师联系,提议可小范围覆盖黑膜对比效果,后面会与信息化、机电专业老师共同商讨解决该问题。
       在学员朱正满及陈店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杨承胜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合作社茶叶制作车间,针对车间问题,导师建议提高车间的整洁及环境。随后参观茶园。


图2   赴学员朱正满茶园参观
       海丹导师最后表示河南农业大学会根据学员具体需求,帮助学员整体性规划指导,助力学员企业提质增效。
       9月2日,学校“头雁”项目帮扶导师海丹及头雁学员姜开利、司国钦一行3人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 2022年第三期头雁学员 郭进定的香菇合作社开展产业帮扶指导。
       导师及同期头雁学员在郭进定的带领下实地调研合作社的实验室、加工车间和产品展示间。

图3  赴头雁学员郭进定的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
       郭进定表示桐柏县进定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金600万元,厂区面积96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2200平方米,冷藏库660平方米,办公楼580平方米,注册了“桐淮”商标,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成立以来发展品牌农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先后创建了食用菌加工厂和菌种厂,采用食用菌新品种引进、培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运营模式,菌种厂年生产食用菌菌种500吨左右,加工厂年收购、加工、销售食用菌600多吨,产品出口到香港、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左右,是桐柏县重点进出口企业之一。在合作社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投身食用菌产业,短短几年内合作社辐射带动了周边十几个乡镇,惠及农户2万户以上,每个种植户比原来增收1万多元。实现了合作社的发展种植户增收双赢的效果。
        针对合作社未来准备上产品深加工流水线,加强食用菌产品深加工研究工作,海丹导师建议拓宽食用菌精加工、深加工渠道,向着保健食品、饮品、大众食品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生产和开发附加值高的食用菌系列加工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头雁”学员郭进定对头雁导师服务团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导师团队亲临现场悉心指导,希望在产品深度开发、产业升级、资源对接方面加强校企合作,香菇预制菜的产品开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图4  与“头雁”座谈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