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服务 > 服务动态 >

河南省获嘉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助力大豆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2024-07-20 09:29    浏览次数: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大豆种植面积广泛,但近年来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获嘉县积极引入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今年夏季河南省的天气经历了前期的高温以及后期的多雨。2024年7月19日,在获嘉县冯庄村,河南农业大学林榕梅等人组成的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在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100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由于东风刮过,农药对大豆田后面几排的大豆叶片产生药害,叶片上有黄色斑点。鳞翅目昆虫诱捕器能捕获特定的鳞翅目物种,如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云飞科技的大型诱捕器通过调节不同颜色的光,诱捕到不同的昆虫,例如金龟子。有部分大豆表现出茎基腐病、以及马唐等杂草。科技特派员提出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嘧啶核苷/多抗霉素来防治。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在大豆播种后3天之内,使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33%二甲戊乐灵乳油150~200毫升,对水50~80公斤喷施于土壤表面。     
       针对大豆田的杂草反弹问题,科技特派员提出,生长期防除:禾本科杂草:在杂草幼苗期时,亩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毫升,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0~4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施可以使用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烯禾啶等药剂的复配制剂防治马唐。覆盖:采取玉米秸秆覆盖、稻草覆盖,有效降低杂草出苗数。    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在杂草基本出齐处于幼苗期时,亩用7.5%禾阔灵乳油80~100毫升,或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5毫升+25%三氟羧草醚水剂50毫升,加水30公斤喷施。
针对大豆的茎腐病,科技特派员提出,大豆茎腐病的防控措施应综合考虑种子处理、土壤管理、田间监测和适时的化学防治。
       1. 种子处理:使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有助于预防大豆根部病害,包括茎腐病 。
       2. 土壤管理:合理轮作,减少重茬,改善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3. 田间监测:在大豆生长的苗期至分枝期,监测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 化学防治:在开花至鼓粒期,如果茎枯病等病害发生,可以喷施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
       5.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制剂如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这些可以在播种期与种肥同播,有助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病害 。
       6. 物理防治:在大面积连片的大豆田中,可以使用黄板、灯诱等物理防控技术,监测并诱杀害虫,减少病害的传播 。
       7. 收获期管理: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减少下一季的病害风险 。
       8. 注意事项:在病虫害发生前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生物多样性。科学选用药剂,并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大豆茎腐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大豆作物的健康生长。
       近日,河南省获嘉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在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安全,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服务队也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病虫害监测: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大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预警。
       综合防治: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病虫害。
       技术培训:组织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信息服务:建立病虫害防治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防治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通过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的努力,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获嘉县将继续加强与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的合作,进一步推广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将探索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在获嘉县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期待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