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常委、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曾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因此,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成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重视并解决扶贫政策“断崖”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遇到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前期因扶贫政策不平衡聚集的一些风险和隐患开始逐步显现和释放,许多潜在的问题有可能集中暴露。
省政协常委视察团在南阳、洛阳、三门峡等地实地调研发现,当前由于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脱贫政策差异和发展不均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发生矛盾较为普遍。据调查,南阳市目前有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由于非贫困县、村没有相关扶贫政策支持,资金整合难度大,扶贫项目落地难,用地指标紧张,脱贫攻坚力度和实施效果都不如贫困县,多数非贫困村的道路、水利、照明、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明显不如贫困村。同时,由于贫困户享受的扶贫政策和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贫困村中非贫困户的攀比心理不断增强,导致非贫困户与贫困户心态不平衡。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继续累积甚至激化,势必影响农村稳定,进而对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形成冲击,甚至很有可能出现“现在热热闹闹扶贫,以后吵吵闹闹上访”的局面。因此,在当前脱贫攻坚中,必须高度重视并注重解决均衡发展问题,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悬崖效应”留下的后遗症而引发新的社会不稳定。要站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树立“一盘棋”思想,尽快出台普惠性扶贫政策,建立扶贫工作利益均衡机制,统筹考虑并适当加强对非贫困村帮扶的组织化程度,尤其是在道路、水利、电力等具有普惠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做到同向发展,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变化、同发展。随着贫困县乡村的逐步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将更多分散在非贫困地区,各地要高度重视脱贫后的统筹兼顾,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并妥善解决“边缘人口”入贫脱贫问题,在保持扶贫政策相对稳定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比落差大的“政策悬崖”,确保稳定脱贫和均衡可持续健康发展。
【谋划长远,通过扶贫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脱贫不是乡村发展的最终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是亿万农民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支持政策必须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脱贫攻坚必须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进行长远谋划,根据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和行动之中。各贫困地区在当前脱贫攻坚“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的同时,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机衔接,确保建好的基础设施,能长久管用;做好的产业布局,能实现产业留人;搞好的生态建设,能打造美丽家园,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制度和物质基础。
【发挥制度优势,以脱贫攻坚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我省各地脱贫攻坚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并创新积累了一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精准度高、实效性强、可复制推广的脱贫攻坚模式,如合作社领办型、创业平台助推型、美丽乡村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贤返乡兴业型等。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归根到底是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具有乡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差等特点,要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产业体系,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脱贫攻坚模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巩固脱贫成果】
各贫困地区在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和综合保障扶贫等重点举措的同时,既要考虑各地实现短期脱贫目标的需要,也要考虑产业发展的资源、技术和市场条件,移民生计的长期安排,扶贫措施的环境友好性和建设乡风文明社区文化的需要。对于近几年已经脱贫的乡村,应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的重点,以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对于多数刚脱贫的乡村,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薄弱,特别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牢产业发展基础,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逐步壮大县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让脱贫攻坚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