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科协各级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紧扣时代主题和工作大局,立足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在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恰逢河南省科协成立60周年,经省委批准,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于4月24日在郑州召开。值此盛事来临之际,河南日报刊发一组由我省院士、专家撰写的署名文章,探讨科协组织如何在新时代战略部署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新作为,建功新时代,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引领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他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首要是产业现代化,关键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身处的时代创新空前活跃、融合无所不在、互动日益紧密,协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产业界限日趋模糊,未来农业将成为多学科协同、多产业融合的综合性大农业。我们应当发扬大联合、大协作的协同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力量整合和资源共享,探索建立需求导向、资源共享、创新驱动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创新主体间的组织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加快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平台。农业高校既是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的摇篮,也是各类自主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更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施主体。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鼓励社会投资,共同支持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高校建设,使其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创新最前沿,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
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国家首批“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提升协同能力、服务重大需求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心共承担200多项国家和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小麦新品种1个通过国审、6个通过省审,年推广面积3500万亩左右;创新集成了6套适宜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玉米(水稻)周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成为黄淮海粮食增产主推技术。3万亩现代农业试验区在李克强总理视察时获得高度评价;建立的小麦玉米(水稻)周年两熟“一田三区”(高产攻关田、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创造了小麦平均亩产821.7公斤、杂交水稻千亩连片平均亩产902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以及玉米平均亩产1013公斤的高产典型,有力助推河南夏粮总产突破700亿斤、秋粮总产突破500亿斤、全年产量突破1200亿斤,以实际成效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保住“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和“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的重要指示。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政府应当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完善基础支撑服务平台,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应当充实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打造一支人员充足、热爱“三农”、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乡村振兴管理与专家队伍,持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当制定激励政策,动员广大专家到基层去,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增强县、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能力。同时要引导社会科技力量大力参与农业技术咨询、技术中介和技术服务机构,通过技术咨询服务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我们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发展科技示范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快建设专业化科技示范田、示范点建设,引导新技术示范辐射应用。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需求,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全省农业农村科技示范网络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区域性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实验和综合示范基地。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首先应当留住用好现有农业科技人才。地方党委政府出台人才政策时,要注意向农业科技人才倾斜,为大家创造有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为大家继续学习畅通渠道,充分利用各类农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为农业科技人才接受培训提供平台。这种培训要形成长效机制,每个农业科技人才在3—5年内都要接受一次足够时间的学习培训,使大家愿意学、安心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特别是基层农业人才的知识储备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要为大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评价农业科技人才既不能单纯用学历来衡量,也不能简单用论文来衡量,而要结合其科研推广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情况,建立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从精神鼓励、工资激励、绩效奖励、职称职务提升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为广大农业科技人才创造愿意干、能干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
我们也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一方面,在培养农科大学生上下功夫。如果国家能够畅通农科大学生定向免费培养、定向基层就业、定向考核晋升的政策直通车,完善乡村农技特岗、“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人员的待遇和成长机制,将会有更多的优秀农科毕业生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政府应当支持农业高校承担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同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培养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