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小麦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学校专家培育的适宜机器收获的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实地测产
河南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和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厚生丰民”办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三农”人才,形成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鲜明特色。新时代以来,学校把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作为新使命,持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铸魂“一懂两爱”,厚植大学生“三农”情怀
实践育人是铸魂“一懂两爱”的厚重底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广袤田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坚持以德育实践扶正思想主干,以教学实践打牢育人根基,以科技实践滋养育人沃土,以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品质,以创业实践提升素养能力,构建“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厚植学生“一懂两爱”的“三农”情怀。该体系2018年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课程育人是铸魂“一懂两爱”的主阵地。学校注重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一懂两爱”的价值引领。自2010年起在每个专业精选10门核心课程,密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举办新生入学教育杰出校友第一课、名家大讲坛等活动,以典型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高水平师资是铸魂“一懂两爱”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扩规模、上层次、调结构、补短板”的人才工作思路,2017年以来每年投入上亿元经费面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两年来共引进优秀博士300多人,其中包括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在内的“拔尖人才”以上层次37人,同标准培养选拔校内人才24人。
倾心“顶天立地”,构建“三农”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持续构建涵盖拔尖创新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和非学历基层一线人才的“三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顶天立地”优秀人才。
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培养“顶天型”现代农业未来领军人才为目标。2012年,启动“绍骙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全员导师、小班授课、全程科研训练等培养制度。2014年,农学等4个专业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试点。该项改革获评2017年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复合应用型人才以培养“立地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2010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坚持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探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位一体”培养模式。2011年实施“卓越500计划”,每年培养卓越农艺师、畜牧师、农机师、农经师、园艺师各100名。学校先后在教育部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4年,林学等4个专业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复合应用型”试点。同年,荣获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立地型”人才还包括非学历“三农”一线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培训县处级涉农干部、大学生村官、青年农民骨干等超过15万人。新时代以来,学校成为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领军力量。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协同育人机制贯通于“三农”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采用指标共用、导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资源互用的“一共四互”协同培养模式,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国内外单位协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学校也注重与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联合建立了5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24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聚力人才优势,持之以恒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丰产上”,为河南粮食丰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百余年来培养的农科毕业生占全省的60%以上,2/3以上的河南小麦玉米等粮食主推品种由学校教师和毕业生选育。近年来连续主持国家粮丰工程等重大项目,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大奖19项,其中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8项,涉及粮食增产高效及新品种选育的也有8项,品种、专利、成果转化率均领先全省高校。
从上世纪主持河南省小麦、玉米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协作攻关,化解河南温饱问题,到新世纪以来协同各方力量攻坚克难,助推河南粮食总产“十三连增”“十五连丰”,学校所作的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广泛认可。
在河南农业的各条战线上,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绿色田野上,活跃着一代代师生校友的身影。其中既有国家领导人视察粮食生产时陪同左右的知名专家郭天财,也有毕业回乡创业的优秀企业家秦英林,还有刚刚走出校门、创办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灵光,以及优秀村官代表柳波、温振等。一代代农大人持之以恒的付出,为河南省保住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和王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