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宫辰 苏楠 王永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逐步绘就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明确要求“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参与者,2015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先后在周口市扶沟县冯老村、濮阳市台前县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覆盖广、可持续、能复制的帮扶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河南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结合定点扶贫和校地帮扶工作实践,在认真梳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施脉络和时间交集,认真思考两者相承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从思想观念、政策体系、产业项目、人才队伍、文化教育、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第一,强化思想观念有效衔接。思想观念是具体行动的指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思想观念的衔接是确保两大战略顺利过渡的前提条件。脱贫目标的完成不是终点,而是建设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是一场“持久战”,丝毫的懈怠都可能影响脱贫成果的巩固、振兴战略的实施、各项举措的落地。两大战略的衔接是从精准扶贫的“点”到全面振兴的“面”的全方位衔接。
第二,推进政策体系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的关键节点,要在保持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把需要保留的特惠性政策与适用面广的普惠性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政策对象、措施方法、实施方式等内容,实现政策体系的有机衔接,从而巩固脱贫成效和加快乡村振兴。
第三,实现产业项目有效衔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农业必须不断的适应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加快推进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的深刻变化。要在认真解读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吸收前期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结合产业振兴要求和地方优势特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长期发展。
第四,加速人才队伍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广泛吸纳人才;健全人才作用的发挥机制,大力度使用人才;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留住人才扎根农村。从而使农村人才队伍成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村繁荣发展的主力军,真正发挥好人才在振兴乡村中的关键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智力保障。
第五,深化文化教育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要通过不断提升主体自觉、持续推行教育工程、充实乡村内涵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文化等措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主观能动的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从而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性转变。
第六,强化组织建设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基层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解决“三农”问题,更需要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加强村级基层组织的同时,持续提升农村治理组织的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河南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立足实践的深入思考,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了参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