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成伟:补齐中西部农业科研平台和机构短板,更好端牢中国饭碗|两会访谈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姜雨璐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端牢中国饭碗事关国之根本、民之命脉。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近日,对于这一话题,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

他从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以河南为代表的中西部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着重谈了农业科研平台和机构的科学均衡布局,“补齐中西部短板”成为“关键词”。

让更多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平台进入“主战场”

“中西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也是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的主战场。”李成伟说,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和机构存在区域布局不平衡等不足,尤其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机构布局方面,中西部地区处于失衡和劣势地位。

李成伟举例,比如,类似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至今还没有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作为技术支撑和依托,难以承担全国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任务,不利于解决公益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

“应该以进一步优化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和机构区域布局为抓手,推动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机构更好融入中西部农业生产‘主战场’。”李成伟说。

以河南为例,可以在此规划建设农业供给安全国家实验室,推动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转建步伐,支持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步伐,这些都有利于粮食大省因地制宜地有效开展符合区域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大创新,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以应用场景比较大的省牵头来做,更有利于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最终再服务这个领域的产业发展。”李成伟补充说。

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科教融汇综合体,形成“良性循环”

据点是关键,“打法”是关键。

李成伟表示,布局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平台,是为了提升其引领中西部基础、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除此之外,从战略上看,还要从现代农业科教融汇布局方面,补齐中西部的短板。他建议,国家支持基础、关键领域国字号科研机构与中西部特色高校两步走融合发展,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科教融汇综合体,并转型升级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汇聚人才,培养拔尖人才,从而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有了新型大学,有利于培养更多农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两者结合,可形成良性循环。”李成伟说。

坚持农业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农业、粮食,国之大者。政府的战略和相关支持非常重要。

首先,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体系。“农业领域有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但相对于工业、消费领域,它的推广应用对资本的吸引力还不够强,非常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李成伟说,因此,要加大相关的资金支持,优先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百米,让最新的农业成果第一时间转化落地。

其次,要重视农业成果推广的产业人才。目前,国家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相应的人才体系、资金支持体系、制度建设体系、组织模式创新体系也同样迫切。国家要继续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更在于全国主要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家级农业科研平台和机构的科学均衡布局。”李成伟总结道。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斌

分享到